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来自国家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年间,中国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明显变化。2005年,中国艾滋病病毒传播主要经由注射毒品、血液传播、异性传播三种途径。而到了2015年,异性传播、同性传播、注射毒品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已不再是艾滋病病毒传播主要途径,而同性传播占比则从2005年的0.3%升至2015年的27.6%,异性传播占比从11.3%上升为66.5%。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生蒋荣猛表示,男男同性恋在艾滋病感染者中所占比率较高原因有四:
一是没有固定性伴侣,“拥有多名性伴侣”往往是感染艾滋病或其他性病的主要原因;
二是性交方式大大加剧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三是不使用安全套,男男无保护性交比男女无保护性交传播艾滋病的机率大10倍以上,而且即使有避孕套辅助,也不能完全避免病毒感染;
四是润滑剂因素,加大了艾滋病毒侵入人体的危险性。
此外,部分男男同性恋者还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有的甚至结婚生子,使得艾滋病病毒进一步传播,在疾病的传播链中具有“放大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文献报道显示,中国男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进展速度要快于欧美,但80%高校学生却普遍认为“艾滋病离自己生活很远”。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男同在安全性行为上也广泛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原因有侥幸心理、有信任对方,以为对方是健康人群,也有追求快感而故意不采取安全措施。
另外,蒋荣猛认为社会上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人认为“因为有药可治,对艾滋病不必过于恐惧”、“和信赖的人发生性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等等,还有人以为自己了解了一些预防知识,就不会被感染。
“艾滋病确实可防可控可治,但前提是采取有效预防方法及定时定量服药治疗,而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按时按点吃药绝非易事。”蒋荣猛指出,要达到对HIV复制的长期抑制,实现抗病毒治疗的预期疗效,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必须达到95%以上,一旦患者漏服了5%的常规药量,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病毒耐药性就大大增加。一旦耐药,不仅影响其对病毒繁殖的完全抑制,而且患者的免疫系统将持续遭到破坏。
与其他慢性病相比,如果艾滋病患者治疗中没有良好的依从性将会带来特别严重的后果,一旦依从性下降,治疗失败率会上升,依从性80%-90%,有效率只有50%左右。艾滋病患者若服药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除了治疗效果不好,更会导致耐药毒株在人群中的传播,造成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最后,蒋荣猛表示,实际上知识的获得不意味着行为的改变,很多人觉得这个病和自己没关系,会丧失警惕心。“特别年轻人在遇到喜欢的人时,或是激情时刻,就会忘记进行保护措施,增加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