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皮肤网列表
大成资讯网 > 新闻> 健康快讯>正文

脚上长鸡眼要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17-11-17 10:15 浏览次数:1083

   脚上长鸡眼要怎么治疗。鸡眼是由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外面。很多经常站立和走路的会很容易脚上长鸡眼,有时症状严重者不行走路。很多人经常问脚上长鸡眼怎么治?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治疗鸡眼的方法来看一下吧。
脚上长鸡眼要怎么治疗

  鸡眼的成因

  鸡眼是增厚了的表皮,常在脚趾或脚底形成。骨头凸出的部位如经常受到摩擦,该处皮肤就会变厚角化。每个鸡眼都有一个核心,由一层层厚皮组织围着。脚趾间骨头凸出处互相摩擦,也可形成软鸡眼。主要表现在按压鸡眼会引起疼痛,因鸡眼的核心就在神经末梢之端。即使经过治疗,如皮肤继续受到压力和摩擦,鸡眼仍会再次形成。绝大多数是因所穿的鞋子不合脚而引起。软鸡眼常常会发炎。

  将脚浸入温水中,使鸡眼软化,然后用一把消过毒的刀片,将鸡眼轻轻削除。这样做时必须非常小心,最好让手足医生来做。老年人与糖尿病患者都不可自行用此法削除鸡眼。削去周围的皮后,就可看到鸡眼的核心,可将之刮去。如果发现核心有黑色小点,这就可能是肉赘的小血管,所削的不是鸡眼。如果足部的骨头变得过分畸形,以致穿什么鞋也不舒服。鸡眼发炎,或变成溃疡,要及时看医生。

  医生会治疗感染。检查是否患上糖尿病或血液循环毛病,因这些病容易引起溃疡。足部和足趾如果严重变形,则可能要施手术加以矫正。

  专家建议常泡脚预防鸡眼

  硬鸡眼

  多位于脚底前部外侧或近中央处跖骨头的下面,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为1~2厘米,表面扁平光滑,淡黄,质坚硬,为圆锥形角质体,锥尖嵌入真皮,其下有一层灰白色薄膜,即鸡眼滑囊,锥形角质体可有1个或多个,因为坚硬的锥尖压入真皮,刺激乳头部丰富的神经末梢,引发疼痛。

  软鸡眼

  多见于两个脚跖相贴的部位,在一个脚跖的侧面或脚丫,损害往往只有1个,豌豆至蚕豆大小,表面因浸渍而呈灰白色,压痛明显,以四五跖尖多见。

  治疗鸡眼的注意事项

  首先除去施加于皮肤上的压迫和摩擦,如不穿高跟鞋和硬底鞋,鞋内加柔软鞋垫,鸡眼可望自行消退,若不除去,鸡眼难以治愈。其次可按以下方法治疗。

  1、软硬鸡眼均可外用30%水杨酸火棉胶,每天1次,1周后用热水浸泡,去除鸡眼的角锥和皮损浸软发白的部分,直至脱落。

  2、外用市售鸡眼膏。先用热水浸泡患处,削去表层角质增生部分,并尽可能将中心角质栓小心削去,将鸡眼膏的红色药块对准此核心部位贴牢,每周换药1次,换药前削去已浸白的部分,直到脱落。

  3、可用液氮冷冻治疗。

  4、如果脚部鸡眼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

  温馨提示:童年时所穿的鞋如不合适,成年后足部就会特别容易变形和长出鸡眼。穿着不使足部受压的合脚的鞋,可预防鸡眼。如果患处不再受到挤压,鸡眼会自行消失。

  治疗脚上长鸡眼的中药验方

  [验方一] 以脚盆盛热水,倒入米酒约一杯,将脚浸人,至水冷为止,再拭干脚,以醋滴于患处,并速以刀片,轻轻刮除四周之鸡眼皮,对中间之眼珠切勿猛然铲除,如此持续日久,鸡眼自会平复。

  [验方二] 乌梅肉捣烂,加少许醋,和盐水调匀,贴之即消,效果不错。

  [验方三] 患部用热水浸泡擦洗拭干,再涂以乌梅膏,每天一次,此法亦可一试。

  [验方四] 大蒜两粒捣烂贴在患部,用布包好以免脱落,约四五小时后,患部会有发烧和刺痛感,到后来变成剧痛,此时,将蒜泥洗掉。第二天,患部四周会起泡,以针挑破,会流出黄色液体,此时,用灶灰调水成糊状,用布轻轻洗擦,鸡眼自会愈擦愈薄,一直洗至鸡眼的四周微有血丝出现为止,如此约七八天,鸡眼自然消失,此法虽疼痛,但值得一试。

  [验方五]韭菜连茎带根者,切碎,用研钵磨过,再以纱布过滤,绞出粘液,用来涂患部,一天换一次即可,约十天左右即可见到它的效果。

  另外,鸡眼是一种很顽固而且痛苦的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按以下方法可以尽量避免。

  鸡眼的日常护理法

  1。选择合适、宽松的鞋子,避免造成脚部畸形。

  2。当感觉到脚部某一部位受到挤压和摩擦时,应及时选用鸡眼垫、顺趾器、分趾器、护趾套等足科支具,来减轻摩擦和挤压。

  3。当脚底有鸡眼和脚垫形成以后,可以穿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矫形鞋垫,来改变足底受力,以达到减轻摩擦的作用。

  4。忌用不干净的刀剪,以防感染。勿自行将鸡眼或厚茧去除,糖尿病患者尤其勿自行处理厚茧或鸡眼,以避免恶化。

  5。经常泡脚:坚持养成每天晚上热水泡脚的习惯,以软化鸡眼和脚垫。

  6。人要经常清洗脚部,不要不洗脚。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脚上长鸡眼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希望大家可以早日康复。

相关阅读
热门问答更多>>

导航 | 电脑端 | 客户端下载 | 反馈 | 地图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版权所有:大成资讯网(201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