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皮肤网列表
大成资讯网 > 新闻> 医疗新闻>正文

航空医疗救援的巨大潜力仍待挖掘

发布时间:2017-11-04 09:00 浏览次数:1867

   航空医疗救援的巨大潜力仍待挖掘。近年来,航空医疗救援在我国受到较大关注。作为高效率的应急救援方式,航空医疗救援在紧急救助伤患人员、远距离运送医疗救助人员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作为通用航空产业中尚未成熟、规模化的新生版块,航空医疗救援的巨大潜力仍待挖掘。
航空医疗救援的巨大潜力仍待挖掘

  一般而言,航空医疗救援有两种方式,即直升机紧急医疗救助和远程固定翼飞机医疗转运。前者以直升机作为主要交通工具,能快速响应,缩短运送时间;后者以公务机等为主要运输手段,一般为难以行动的重病患者提供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远距离、跨地域转运。上述两种航空医疗救援方式,能满足大多数紧急、危险、远距离情况下的医疗救助需求,一旦应用得当,就能够发挥航空运输在医疗救援领域的巨大作用,有效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航空医疗救援在我国有较为迫切的发展需求。根据卫计委公报,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达79.3亿人次,急救需求量庞大。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地广人稀,地面交通相对不便,航空医疗救援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加强通用航空在医疗救护等领域的应用,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航空医疗救援的重视和支持。

  航空医疗救援虽在近年来较受关注,但目前行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巨大的应急救援需求。制约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的瓶颈,主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我国航空医疗救援起步晚,尚未形成完善的配套设施体系,特别是许多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型医院都没有针对航空医疗救援的设备设施。今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新建楼顶停机坪,北京市区内才终于出现首个三级医院专用停机坪。软件方面,航空医疗救援所迫切需要的“通航+医疗”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航空医疗救援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也有待形成。

  要实现航空医疗救援的快速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救援需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重点在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建设通用机场,在大型城市等人口密集、地面交通拥堵严重地区建设直升机停机坪,为航空医疗救援提供基础保障。其次,要提高审批效率。航空医疗救援对时效性要求极高,对执行医疗救护任务的飞行计划,审批单位要做到随报随批。目前,民航相关部门已能提供及时、高效的响应。最后,要调动社会力量,多种方式、多方筹资,加大对航空应急救援及人才培养的经费保障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支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

  航空医疗救援作为充满潜力、发展需求迫切的产业,无论是对促进通航发展,还是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都有深远意义,需各方携手推进,共同发力。

相关阅读
热门问答更多>>

导航 | 电脑端 | 客户端下载 | 反馈 | 地图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版权所有:大成资讯网(201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