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皮肤网列表
大成皮肤网 > 新闻> 医疗新闻>正文

44岁的江西上饶人 归还欠14年的医疗费

发布时间:2016-05-17 11:46 浏览次数:46

 

出院时没写欠条,多年来经济状况不佳,还改了名,但这一切难阻他履行当年诺言

14年前欠下医疗费,如今特意从外省来到广州偿还。近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内发生了这样一件“稀奇事”——44岁的江西上饶人黄式水来到该院,归还欠了14年的医疗费。当年他出院时连欠条都没写,加上在2008年时他又改了名字,如今,当年为他治病的医务人员都不记得他了,医院工作人员花费一番功夫才查到欠费记录。

黄式水与增城区人民医院医生合影

 

这首先是一个诚信的故事,欠医疗费还钱,朴素而坚定。尽管当初没有留下一张欠条、一纸承诺,也尽管当事人已经改名、为他治病的医务人员早已不记得他,也尽管他的生活艰难,但一直没有忘记还钱的心愿。14年后偿还3000元早不复当年3000元的价值,而时间的发酵,却让诚信对医院信任的回馈显得弥足珍贵,它的价值显然又不是债务额度所能衡量的。

然而,这又不只是诚信的故事,彼时的黄式水因急症处在“等钱救命”的困境,医院“先救助后交钱”帮助他渡过了难关。这又是疾病应急救助的故事,个案信任充当了“应急”的筹码。诚然,医院具有公益属性,医疗救死扶伤的伦理,都不容医院拒绝危重病人。但是,信任需要代价,这也是医院无法回避的。现实生活中像黄式水一样“等钱救命”的不在少数,尽管医院有理由对他们予以信任,然而,一个又一个个案累积起来,所垫付的医疗费也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也是不小的负担。

在现实困境的面前,并不是所有医院都像增城区人民医院一样,面对“等钱救人”选择了“先救人后交钱”的坚守。相反,一些“无名氏”被挡在了医院的大门之外,也使得医院公益性质备受质疑。

信任也好,诚信也罢,都不是无条件的。应急救助需要制度兜底,才能给信任与诚信留下生存的土壤。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许多省、市都相继设立了疾病救助基金,基金由财政投入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筹集,并按层级向各医疗机构支付应急救治费用,有效解决了医院给予特殊群体应急救治“无米之炊”的困境。在危重疾病面前,救助不让医院“一个人在战斗”,信任的风险不由医院一肩承担,融救济与帮助于一体,救穷与救急相结合,释放出弱势群体诚信的力量。好的制度会让人变得更好,期待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得到普及与健全,让“偿还14年前的医疗费”不再只是纯粹的道德自觉。 (木须虫)

相关阅读
热门问答更多>>

导航 | 电脑端 | 客户端下载 | 反馈 | 地图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版权所有:大成皮肤网(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