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皮肤网列表
大成皮肤网 > 新闻> 皮肤新闻>正文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要有所突破 需从三方面改变

发布时间:2021-10-21 09:41 浏览次数:1719

       基层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建设与提高,关系到医改的成败。

  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初步建立,服务均等化程度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然而,与此纵向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基层医疗服务份额并没有相应增长。据统计,2015年基层门诊人次占比相较2009年反而下降了5.4%,这说明基层未能有效分流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发布的一系列医改新政,如“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医养结合”“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等可以看出,国家已开始从政策层面为基层发展清障助力。2016年,政府更是紧锣密鼓发布了多项指导意见,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发出通知,将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开展调查,为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及厘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合理化服务价格等提供依据。

  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信号非常清晰,即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最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不小于65%,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不小于70%等目标。因此,基层医疗服务必须要有突破性发展,才能达到上述宏伟目标。笔者认为,要将政策和标准的执行落到实处、形成合力,需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要多看病,减少为应付绩效考评而做的行政工作。当然,应明确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疗是医生的首要任务,这就要合理安排全科医生工作内容,保证诊疗和提升临床技能的时间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同时还要让医生愿意看病,这就需要改变现行利益分配模式,建立医疗收入结余激励机制。

  第二要看好病,突破人才“质”和“量”的瓶颈。拥有足量的合格人才,是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看好病的关键,突破人才瓶颈,要先从收入水平“下手”。一项针对北京社区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离职人员中,66.54%是因为薪酬低导致。留住人、吸引人还需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明确晋升路径和职业前景。例如突破论文、科研作为晋升的硬性要求,改为可以用病例等替代。另外,加紧落实医师“多点执业”甚至“自由执业”制度,也可解人才燃眉之急。

  第三要改变“一病百治”现状,实现诊疗的标准化和连续性,确保患者在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够获得同样的服务。目前,这二者间有竞争,形成了对基层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虹吸”现象。在基层医生不足、药房容量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规定其只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骨关节病、慢阻肺等10种常见病种,也可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康复期、老年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而大医院则专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此外,还应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配备与大医院衔接,并对慢病管理用药推行长处方政策,以保证患者用药的连续性和便利性。

相关阅读
热门问答更多>>

导航 | 电脑端 | 客户端下载 | 反馈 | 地图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版权所有:大成皮肤网(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