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列表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居民医保 其他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地处海拔3658米的古城拉萨,位于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东侧,与风景秀丽的宗角禄康公园相邻,始建于1952年。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和社... [详细]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居民医保 其他
医院介绍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地处海拔3658米的古城拉萨,位于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东侧,与风景秀丽的宗角禄康公园相邻,始建于1952年。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步伐不断成长、壮大。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的艰辛创业,她见证了西藏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进程;50年的风云岁月,50年的沧桑巨变铸就了雪域医魂,宛如绽放的雪莲盛开在高原。

西藏和平解放前,由于长期受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十分落后,广大农奴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现代医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50年代初期,为了改变西藏缺医少药的状况,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接受进军西藏任务后,十八军卫生部军属各级卫生组织进行了层层动员。1951年10月26日,十八军卫生部医务主任张学彬等20名卫生干部随先头部队从甘孜出发,经昌都到达拉萨;1951年11月7日,以崔静洲为队长的重庆支援解放西藏医疗队(称为西南医疗队)一行10人经甘孜、昌都到达拉萨;1951年11月9日,以陈集舟为组长的科工队医疗组一行4人经甘孜、昌都到达拉萨;1951年11月27日,以董光为队长的中央医疗队(称西北医疗队)一行60余人随十八军独立支队由青海香日德、通天河、那曲进藏。以上人员到达拉萨后,与先期(1950年9月8日)到达拉萨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医疗组的徐乐天等3人会合,在其驻地开展医疗工作。

1951年12月26日,解放军拉萨门诊部成立,负责人为张学彬。医务人员在帐篷内工作,后搬入藏军第四代本营房,随着工作量的扩大,又搬到原国民党政府所办小学院内当时称为“联欢社”的地方开展门诊,后来买了贵族的一所大院。经过西藏工委同西藏地方政府的多次协商,征得同意,认真筹建后,终于在1952年9月8日,拉萨人民医院诞生了。在医院成立大会上,中共西藏工委的主要领导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到会祝贺,当时已改任西藏军区卫生处副处长的张学彬首任院长。拉萨人民医院的成立,是西藏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了藏族群众的心愿,成为藏族各界人士了解党的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的窗口。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立之初,办院条件十分艰苦。医务人员的住宿条件和工作环境都比较差,吃、穿、住、行极为不便。而医院的开拓者和先躯者们怀着强烈的革命热情和对藏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奋斗,谱写了西藏卫生事业的光辉篇章。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成立之时,规模不大,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放射科、检验室、药房等科室,设病床30张,工作人员仅有几十人,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到1962年医院更名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时,增设了制剂室、五官科、供应室、中医科、理疗室、血库等业务科室和党委办公室、行政医务办公室、总务科等行政科室,病床增至220张,职工373人,年门诊量超过12万人次。

建院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疗设备十分简陋,仅有30毫安的X光机和显微镜,由于川藏、青藏两条主要公路干线尚未开通,西医药品、器械补给十分困难,尽管条件不好,并没有难倒医务人员,从1952年至1963年的十几年中,在缺乏医疗器械设备,又缺乏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成功地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在医院筹建和刚成立时,医务人员住在帐篷或土坯房内。1956年秋季,中共西藏工委决定,修建石木结构的医院门诊大楼和职工宿舍,确定了新建地址:东至热德寺,西至龙王潭,南至尧西林卡,北至大马路(基本上是现在的院址)。1957年11月20日,医院迁入新址,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建院后的几年内,医院的工作基本步入正轨,制度建设渐趋完善。1953年,制定出《拉萨人民医院工作计划》(草案),内容包括科室主任职责、护理人员职责、主治医师职责、住院医师职责、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对策、病理解剖制度、总务制度、医院工作场所的卫生要求及各科室工作制度等;1955年,根据第三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的方针及《西藏地区卫生工作计划》,制定出了第一部《院章》,共六章38节,其中有总则、制度、工作规则、各级人员工作职责等,同时在医院推行“三制”,即计划治疗制、科主任负责制、保护性医疗制。为了减少医疗事故,1956年,制定了“三查四对”制度和事故差错分类登记;1963年,建立了病房医生按级负责制度、药房交接班制度、病房住院医生24小时负责制度、公章管理制度、人事工作管理制度、处方和药品管理制度等。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成立后,不断加强民族医疗队伍建设,培养了许多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也为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输送了许多合格的人才。医院的藏族西医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一批藏族和区内其他少数民族卫生工作者陆续走向工作岗位后,他们与进藏的汉族医务工作者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医技,逐步形成了一支藏汉结合、融为一体的医疗卫生队伍,携手并肩共同战斗在西藏医疗卫生战线上。1960年,医院抽出杨清如、王君智、刘倩龙、徐明德、崔世恩等同志举办了一期藏族卫生员培训班,100名学员全脱产学习一年;1965年,经自治区筹委会民政处、文教处批准设立的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半工半读制卫生技术学校于10月1日开学,首批学员50名,培养目标是让每个学员达到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并掌握一般的理论知识。

在建院初期,医院根据当时的情况,还完成了许多政治任务。利用有线广播、印发传单及派巡回医疗队的方式,向僧侣人士及广大群众介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清洁卫生对防病的意义及种牛痘的好处,举办卫生展览,宣传卫生知识;医院在为广大群众看病的同时,也注意对西藏上层人士看病,扩大党在西藏的政治影响;参加平叛、民主改革、中印自卫还击战和救灾工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增进与藏医的了解、联系和团结。医院建院后,便派人到门孜康拜访,赠送药品和其它礼品,接纳门孜康派出的学习人员,获得了藏医和藏族同胞的好评;认真执行党在西藏的民族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自解放军进军西藏后,一直实行的是全民免费医疗,医院自始至终都认真贯彻执行,站在最前列,成为楷模。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医院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医院提供的医疗条件与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群众不满,社会上有意见,加之全区医疗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已经形成,医院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医院走上了重振雄风、重塑形象的艰难之路。

1987年医院开始改革医院经营方式,实行“定额补贴,以收抵支,超额有奖,四六分成”的新的医疗经营方式,到了1996年,医院又推出了“综合目标管理”的经营方式,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纳入到考核中,提高了医院自我发展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1998年2月10日,区党委、政府调整医院领导班子,试行院长负责制,同年决定区人民医院作为全区医疗工作的三个试点单位之一。上级组织部门授权院班子由院长、书记“组阁”,科室二级班子实行院长聘任制,打破了几十年一贯实行的任命制。1999年,区人民医院作为全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单位,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机构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为进一步推行院长负责制作了准备。

从1984年开始,医院接受中国医学科学院对口支援。到1994年的10年间,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请进来为主,共有五批医疗队,58人次,包括内、外、妇、儿等专业,在藏工作时间一年;第二阶段以送出去为主,5年间赴全国各地进修近200人次。1984年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双方领导多次在北京和西藏两地就援藏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支援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双方本着“从实际出发,从基础抓起,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技术项目为主,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实际效果”的方针,制定援藏计划。从1995年以来,全国医学科学院系统的各医院在完成繁重的医疗、教学任务的同时,放宽条件,优先安排,接受区人民医院派出的各类医疗人员进修80人次,派遣援藏医疗队4批,15人次。

20世纪80年代前,医院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院内办卫校、护校,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学习班,接受区内各地市进修人员为主,后来开始承担大专院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0年9月,为迎接西藏医学院77届学生临床实习,医院成立了教学领导小组,后又开始接受西藏自治区护士学校、西藏自治区卫生学校、西藏大学医学专科学校、西藏民院医疗系学生的临床实习和教学。20多年来,医院一直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每年能安排100余名学生的教学工作,同时能为区内一、二级医院医护人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配备了专职(兼职)的近20个专业的师资人员担任带教任务。2002年1月,医院作为西藏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正式挂牌。

在医院的发展中,除做好医、教、研等主要工作外,不断扩大医疗服务范围,相继筹建了西藏急救中心、西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了国家级爱婴医院。1987年12月,拉萨急救中心筹建工作启动,1997年9月,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将西藏急救中心移交给区人民医院;1996年6月,西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筹备组在该医院成立,2000年12月正式挂牌;1996年7月,爱婴医院筹建领导小组在该医院成立,1997年4月挂牌,达到国家级爱婴医院标准。1987年自治区医科所并入该医院,科研工作得到加强。1984年5月3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扩建工程纳入到全区43项重点工程,住院大楼、门诊部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总投资1800多万元,1985年8月通过验收。

改革开放以后,医院加强了国际间的交往。从1987年起,医院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防盲合作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心肺研究所、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部呼吸生理学研究部、德国克里斯朵夫防盲协会、美国加州大学等国际卫生组织、医疗科研机构加强了合作,确定了科研项目,签署了科研合作意向书。1988年2月2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医院的医务人员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合作研究《人类高原适应》课题,在低氧适应课题的合作研究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从1990年起,区人民医院引入医院分级管理的理念,开始了创建“三甲”医院的实践;1993年,自治区成立了医院评审委员会并颁布《西藏自治区三级医院管理标准》后,区人民医院进入到有明确工作目标的打基础阶段;1995年底,该医院编制的《1996—2000年发展计划》中,对“三甲”工作的实施制定了具体目标,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冲刺“三甲”迎接评审的各项工作由此进入到快车道。1998年3月31日,医院正式开始发起了向“三甲”目标冲刺的总动员,按照《西藏自治区三级医院分级、分等标准》的要求,达标上等的各项工作,在“求深、求细、求真、求实”的原则下全面、有序地展开,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组织落实。1998年8月20日,通过评审,同年12月22日挂牌。

在“三甲”创建工作中,医院管理方面以抓医疗质量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对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的管理,建立了三级质量控制网,在全医院推行《科室工作手册》和《护士长手册》制度,进一步规范科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医疗、医技、护理、行管、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个部门间任务明确,医院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之路。在医院管理中,全面采用微机管理,使管理走上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管理的轨道,实现了全医院联网。首先对医院的医疗收费实行了微机管理,增强了收费工作的透明度,住院病人使用查询卡,随时可以查询任何收费项目,出现问题可及时得到解决。

除此以外,微机在各个部门逐渐推广,应用于医疗、护理、科研、人事、财务、经核等工作中。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使医院的管理工作上了档次,在科学管理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济管理方面,医院推行“综合目标管理”,在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堵漏节支,强化了有偿使用各项卫生资源的各项措施,制止浪费,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业务工作中通过合理收费所获得的效益,又投入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医疗工作中,为创建“三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纠业不正之风,是医院政治生活和业务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医院作为特殊的窗口服务行业,是社会和群众极为关注的行业。为此,对于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态度、收费两大热点问题,该医院结合行风建设实际,落实和完善工作措施,注意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模范地执行西藏特殊的医疗政策。

同时,医院把提高和改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整顿收费秩序,治理就医环境作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对收费项目明码标价、设置文明导医、实行对社会的公开承诺、院长和职能科室主任现场办公、推行岗位文明用语规范、聘请行风建设义务监督员、设立便民诊台、逐步实行药品公开招标、临床配备护工等,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由于医院一直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医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抓紧抓实,自1989年至1991年的全区文明医院评比中,该医院连续三年获得“自治区文明医院”称号;1996年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获得“1998—1999年度全国百佳文明医院”殊荣;在2000年民主评议行风中,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纠风办颁发的“民主评议行风,群众满意单位”牌匾;该医院小儿科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急救中心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

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医院党委在1996年提出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党、政、工、青、妇齐抓两个文明建设的局面。医院的50年,是不平凡的50年。医院在充满艰辛的实践中表现出的奋斗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在社会和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50年的实践和变革中,虽然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书写了一幕幕感人的篇章,表现了高尚的情怀,形成了特有的医院精神:这就是识大体、顾大局观念;团队间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风尚;“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荣誉感、责任感;不计前嫌、放弃恩怨的品质;一往无前、坚忍不拔的意志等。正是这种精神,使自治区人民医院在50年的岁月中,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贡献,铸就出了医院发展史上的座座丰碑。

推荐医生
热门问答
皮肤知识
网友评价
暂无评价
仅供参考
本网站展示内容以传递健康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着对其描述持赞同态度,具体治疗建议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我们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补充信息、医院入驻或者合作,请发送邮件至dcpfbcom@163.com。

导航 | 电脑端 | 客户端下载 | 反馈 | 地图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版权所有:大成皮肤网(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