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皮肤网列表
大成资讯网 > 新闻> 医患关系>正文

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发布时间:2016-11-08 13:11 浏览次数:311

  医患关系从理论上讲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医生和患者,唇齿相依,难舍难分,堪称生死之交、患难之交。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医患关系却失去了往日的纯净与温情,变得日益紧张和冷漠。一堵信任危机的“高墙”,横亘在医患之间。患者对医生爱恨交加,医生对患者充满戒备。医患冲突,成为了一场两败俱伤、没有赢家的战争。所以,消除医患信任危机,有效解决医患冲突,构建医患和谐,沟通变得尤为重要。

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要了解医患沟通的含义。医患沟通,一是指医学信息的交流。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二是指社会情感的交流。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同于一般的人际沟通,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更为关注、更加敏感。这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以心换心,以情换真,站在病患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更要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医患沟通有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日渐增多,多数医疗纠纷并不是因为医患双方的主观故意或医疗技术问题引发,而是缺少有效沟通所致。攻克疾病是医患双方共同的目标,因而医患关系应是除家庭关系之外的最紧密的社会关系之一。增进医患沟通,是构建医患和谐的基础。

  医患要角色互换地看问题。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2009年7月,北京市卫生局推出了“院长当一天患者”活动。19家医院院长扮成普通患者,分别选择一家不熟悉的医院去就诊,亲身体验看病全过程。结果,每个院长都有一肚子“苦水“。有的院长感慨:当了一天“患者”,才真正体会到看病有多难。其实,每一个医生都有可能成为患者。同样,患者要想真正理解医生,也需要换位思考。医患是一对矛盾,有对立也有统一,有冲突也有和谐。因此,医患之间互换一下角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

  医生要学会“有话好好说”。对于语言的作用,很多医生不屑一顾。其实,技术和人文是医学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医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即便是医生,也只能熟悉一两个专业,而无法成为通才。因此,医患之间知识不对称是必然的。在医生面前,患者永远是一个小学生,而医生理应像老师一样循循善诱,用最通俗的语言把最复杂的医学道理讲清楚,这是医生的基本职责。医生必须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获得足以做出合理判断的医疗信息。在与患者沟通时,医生应态度诚恳、平易近人,认真地倾听他们的描述,并适时做出回应。向患者提问时,尽量用开放式的问题,以求从他们的回答中获得更多的信息,避免连续式或者审问式提问,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医生要学会通过肢体语言方式沟通。医生在与患者交谈时,要有目光的交流,注视对方是尊重的表示,也使患者能从医生的眼神和表情中了解到反应。一个微笑、温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都可以使患者感觉到医生的鼓励和倾听。有时,一些简单动作能让患者感到医生的关怀和爱心,比如搀扶老年人站立起来,为坐轮椅的患者搬开障碍物,与盲人谈话时握一握他的手。在人们心中,医生应该是庄重、仁爱、博学、严谨的,如果医生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与此不符,患者会对其医术甚至人品产生怀疑,自然会给交流造成障碍。

相关阅读
热门问答更多>>

导航 | 电脑端 | 客户端下载 | 反馈 | 地图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版权所有:大成资讯网(2010-2030)